線上娛樂城
線上娛樂城
無論走路、跑步、跳舞、或任何需要彎曲膝蓋、需要衝刺,說停就停的動作,都要動用到大腿後側肌群 圖/ 照護線上
過去我們比較常提到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,我們今天來看看大腿後側的部分,位在髖部與膝蓋之間的肌肉群。這部位英文名字稱為「hamstring」,ham 是火腿,string 是細繩,hamstring 就是代表用細繩綁住的火腿肉。所以你知道了,這區油脂比較少,口感比較澀,常被拿來當成火腿肉或金華火腿。大腿後側肌群算是個統稱,包括了三塊主要的肌肉,從外側到內側分別為股二頭肌、半腱肌、半膜肌。大腿後側肌群的其中一端,起自於「坐骨粗隆」,也就是當我們坐下來時,最容易接觸到椅子的骨頭地方;肌群的另一端超過膝蓋關節,附著於脛骨或腓骨上。大腿後側肌群是由坐骨神經支配,能參與髖部伸直和膝蓋彎曲,因此是相當重要的大肌肉,無論走路、跑步、跳舞、或任何需要彎曲膝蓋、需要衝刺,說停就停的動作,都要動用到大腿後側肌群。
大 腿 後 側 的解剖構造
接下來,我們分別來看看位於大腿後側肌群裡的三塊肌肉。
・股二頭肌
股二頭肌在大腿後側的外側區,會被稱為股二頭肌的原因是,這塊肌肉會分出一個長頭和一個短頭。長頭和短頭會一起活動。長頭在大腿後側最外側的表層,一端在坐骨粗隆,另一端接到小腿的腓骨。股二頭的短頭沒有接到坐骨去,而是接在大腿骨股骨,另一端同樣接到小腿的腓骨。由於短頭沒有穿過兩個關節,只能讓膝蓋彎曲,無法讓髖部伸直,有時會被排除於大腿後側肌群的範疇。但整體而言,股二頭肌能讓髖部伸展,也能讓膝蓋彎曲和往外旋。
・半腱肌
大腿後方內側的半腱肌也是又長又大的肌肉,起自坐骨粗隆,另一端接到小腿脛骨內側。因此半腱肌能讓大腿和膝蓋往內轉。
・半膜肌
半膜肌和半腱肌一樣,起自坐骨粗隆,另一端接到小腿脛骨內側,呈扁平膜狀,能讓髖部伸直,讓大腿和膝蓋往內轉。
大腿後側肌群裡的三塊肌肉 圖/ 照護線上
許多運動都需要強而有力的大腿後側肌群,光是平常反覆的跑步走路,就需要不停動用到大腿後側肌群;遇到快速說停就停,說衝就衝的時候,像是網球、足球等運動,都需要更靈活的大腿後側肌群。因此我們接下來來看看平時如何訓練大腿後側肌群。
大 腿 後 側 肌 群 的肌力訓練
・臀橋
除了臀部肌肉外,臀橋這個動作也會訓練到大腿後側肌群。躺在地板或地墊上,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,膝蓋彎曲,兩腳腳掌踩在地板上。收緊臀部,由臀部發力抬高髖部,不要拱背,直到肩膀到膝蓋呈現一直線。停留 20 到 30 秒,過程中繼續感受臀部與核心的收緊,注意維持脊柱中立。假使這樣的訓練沒能讓你特別感到臀部與後腿的緊繃,你可以做「單腳臀橋」,放開一隻腳,僅用一腳著地,另一隻腳可以伸直或彎曲抬高,利用「不穩定」的方式增加訓練強度,要注意不是利用背部肌肉的緊繃來穩定身體,而是以臀部和大腿後側的肌肉來做到。
臀橋這個動作也會訓練到大腿後側肌群 圖/ 照護線上
・走路弓步蹲
先身體站直,兩腳併攏或與肩同寬,右腳往前跨大步,在保持背部直立,不要前傾或後仰的狀況下,兩腳膝蓋都彎曲蹲下,直到前腳的膝關節約呈 90 度直角,後腳的膝蓋幾乎快要碰到地面。然後兩隻腳都發力往上推,把腳打直,收左腳往前跨,改成左腳在前,右腳在後的弓步蹲,接著就是交替往前跨步做弓步蹲練習。
圖/ 照護線上
・深蹲
深蹲是練習股四頭肌、大腿後側肌群、和臀肌的經典動作。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趾尖略朝外,雙手可以擺放於胸前、髖部、或肩膀。屁股往後坐就像要坐椅子那樣,重心盡量放在腳跟,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,停頓一秒,再靠肌力回到原始動作。
深蹲是練習股四頭肌、大腿後側肌群、和臀肌的經典動作。 圖/ 照護線上
大 腿 後 側 肌 群 的伸展練習
影/ 照護線上
大腿後側肌群的伸展很重要,每次運動完都做點伸展,能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的機會,同時將肌肉適當的拉長延展,也能減少因肌肉過於緊繃而扭傷、撕裂傷等受傷機會。伸展時請記得正常呼吸,不要憋氣,不要勉強,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就好。
・坐姿拉大腿後側
先坐在墊子上,雙腳向前平伸打直,一腿回收靠近身體,身體往打直的那隻腳靠近,背部打直不要彎,記得過程中打直的腳趾頭要朝向天花板方向,才能真正伸展到腿後側肌肉。
圖/ 照護線上
・躺姿拉大腿後側
躺下時抱住一隻腳的大腿靠近胸部,再慢慢地伸直這隻腳。也可以直接屈膝捉住腳底板,慢慢地伸直腳。過程中若覺得太困難,可以用毛巾輔助,或找人幫忙。
圖/ 照護線上
・站姿拉大腿後側
站立時一腳在前,後腿彎曲,背部打直讓上半身往前傾,雙手可以放在彎曲那條腿的大腿處,靠著身體前傾的角度(過程中記得背打直)改變來感覺腿後側的拉筋,也可以將平貼地面的腳底板改成腳趾頭往上翹。
圖/ 照護線上
想要穩定膝蓋、活絡髖部,大腿後側肌群是很重要的,平常記得多做點肌力訓練與伸展,讓大腿後側更健康喔。
責任編輯:Ian
文章授權:照護線上
圖片來源:照護線上
*伸展放鬆,盡在運動筆記
成功卸貨後,回到田徑場! 圖/ @benzmakenz
還記得 2020 年底,一位孕媽跑了 “最速甜甜圈” 一英里跑出 5:25 的成績,相當於每公里 3:22 的配速。延伸閱讀:【話題】超速甜甜圈!九個月孕媽一公里跑 3:22!
在成功「卸貨」後,四月份 Makenna Myler 回到了田徑場上開始比賽,重要的是她仍保持著相當的實力,她以 15:45.48 贏得了 State of California 的一場比賽,並且還以 4:42.20 刷新了個人一英里PB!強勢回歸!
圖/ @ highlighther
再經過懷孕、生產、恢復、重返賽道上,她恢復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狀態,甚至比她孕前都還要更快!在她懷孕前的個人最佳一英里 PB 是 4:43.31 ,5000m 則是 16:10.33,而自從她的孩子 Kenny 出生後,她在 5k 的比賽中跑出了 15:45.48,刷新個人PB 25 秒之多,這也使她在 2021 年美國女性中長跑排在第 38 位。許多人好奇 Myler 到底是如何快速的恢復,甚至比之前的狀態更好?Myler 表示她將這些成功歸功於她身份的轉變,成為了一位「母親」,自小孩出生後,她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。
丈夫帶著 Kenny 陪同 Myler 一起練習 圖/ @benzmakenz
她在社群軟體上寫道:「生小孩後,迫使我尋求幫助來實現我的目標,並向我的孩子展示我永遠不會停止成長,我不會停止嘗試一種或多種的方式。我會與比我更好的人在一起持續訓練,持續的變好。」「我不會是第一個,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堅持下去的媽媽。」看完,Myler真的是「為母則強」令人感動,這也告訴我們就算懷孕有小孩後,妳還是能變得更好更棒!台灣也有許多媽媽素人百傑,只要妳願意相信自己,一定能展現出更強大的妳。
責任編輯:Ian
新聞來源:Fox2
圖片來源:@benzmakenz、@highlighther
*話題新聞,盡在運動筆記
中信兄弟隊菜鳥投手余謙在生涯初先發登板即拿下勝投,改寫中職最年輕紀錄,今晚先發出戰味全龍隊,余謙若能在生涯前2場奪2勝,將刷新1994年時報鷹隊馬力的最年輕紀錄。
5月7日的中職一軍初登板,余謙面對富邦悍將隊投出7局失3分的優質先發,在隊友火力掩護下奪勝,以20歲又29天之齡,創下生涯初登板、初先發奪勝最年輕紀錄。
今天是余謙生涯第二場先發,中職史上只有10名本土投手曾在生涯前2場奪2勝,上一位是2008年的中信鯨隊高敏靜,兄弟隊史僅有1990年李文傳、1991年陳義信達成。
而生涯前2場奪2勝的投手中,最年輕的是1994年時報鷹隊馬力的20歲又280天,本土投手則是2003年統一獅隊潘威倫的21歲又15天,余謙距離上次先發相隔7天,奪勝就可再創新紀錄。